首页 > 头条

连续报道丨“巨无霸”上路可否更顺畅?

来源:大皖新闻 2023-07-04 17:41:06

大皖新闻讯6月27日晚,总重量达420吨的超级“巨无霸”快递从合肥熔安动力码头启程,将穿越合肥市区运输73公里,送往目的地--位于长丰陶楼高塘村的皖能合肥天然气调峰电厂(大皖新闻曾报道)。7月4日,大皖新闻记者获悉,自第二台燃机6月29日运达目的地后,第三台燃机已在准备中,即将在原线路开启第三趟运输之旅。

运输路上越来越顺畅

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安徽电立大件物流有限公司负责承运的皖能北城天然气调峰电厂项目燃机共计4台,每件燃机单件均为330多吨,加上车板自重420吨,总共分四次运输,均按照报批路线进行。


(相关资料图)

全程参与运输的该公司负责人管家清欣慰地告诉记者:“在各级部门保驾护航下,越来越顺当。”管家清介绍,每次运输线路都是严格按照审批线路来执行,因为是一样的线路,经过第一次运输之后,他们运输队伍对路线的把握更加熟悉,同时参与保障的各级部门也都非常重视,“比如第二次运输过程中,交警出动的警力更多,一些路口均提前做好封道和清障措施,为车辆通过路口节约了很多时间。”

据了解,第一次运输自6月14日晚出发,6月17日凌晨抵达,历时3个夜晚,第二次运输则用时缩短了一个晚上。

其实,无论是第一台“70公里3天”还是第二台“70公里2天”,对于运输企业来说,都已经是相当顺利。记者了解到,正式启运前的报批程序才是真正漫长且复杂的。

上路前的“工作”不容易

由于运输任务要穿越合肥市区,加上货物是超大件,涉及多个县区,可以说相当复杂。“一路上交警、市政、城管等部门沿途全程保驾护航,我们才得以顺利运输。"作为一家专业的大件运输企业,安徽电立之前在外省也曾有过一些超大件的运输任务,在安徽尚属首次。管家清告诉记者,此次运输任务是他们公司今年3月份正式接手的,考虑到服务项目是安徽省十四五重点项目,为不耽误工期,确保如期完成运输工作,他们公司立即开展相关的报批工作。

而这个前期报批工作前后大约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才得以上路,实属不易。据其介绍,仅运输路线,前后就制订了三套,最初他们规划线路是走高速公路,但由于涉及收费站拆除等因素被否定,经过多次论证后确立了最终的运输路线。

城市道路货运网有待完善

面对这样的"巨无霸"穿越市区道路尤其是诸多桥梁,前期审批严谨是无可厚非的。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个严谨的审批流程是不是还有更科学更完善的空间值得相关部门研究。

一位参与此次运输项目前期审批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是合肥市乃至我省首次超400吨的大件运输,审批环节确实有不少工作是在摸索中进行,尤其是运输路线涉及市区路桥较多,而且牵涉的主体多,因此在通过市区路桥安全问题的审批上耗时较长。

这位负责人表示,从运输路线来看,最终确定的行进路线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市区的主干道,从程序上来说,运输路线由企业报备没错,但企业选择路线时不应该是完全自由选择,而应在城市道路货运交通规划框架下去选,也就是说城市道路至少应该要有东南西北能够贯通的城市道路货运网,避免重型车辆从中心城区穿城而过。

相关人士认为,虽然目前合肥市也有物流通道的提法,但还需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货运交通规划涉及到道路设计标准、限高、限宽、管线等一系列相应的调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宽泛的提法。缺乏这样的规划指引,运输企业在选择路线时只能凭自己的理解去设计线路,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同时也影响到审批的时长。

市区道路能否“并联”审批

大皖新闻记者采访运输企业了解到,此次运输任务最特殊的地方,就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市区道路。此前该企业在其它省市也曾运输过超大件,但多数是从公路通过,只有少部分路段经由市区。这次合肥的运输路线反过来了,约七成是市区道路,涉及肥西、经开、高新、蜀山、庐阳等。

据了解,大件货物运输过程中,经过城市外围道路由公路部门组织审批,城市内部道路则交警部门组织审批,但交警部门通常只考察影响交通秩序方面的因素,结构安全则应由道路主管部门组织论证,但市政部门又不在并联审批的范畴。企业只能自己去找市政部门,而合肥市对于桥梁管养分为市区两级管理,此次线路跨区多,各级主管部门的认识不尽统一,再加上市区路线还涉及轨道、地下管线、箱涵等多主体单位,导致城市道路审批效率较慢。企业申报前后大约历时三个月的时间,由合肥市建设主管部门联合召开了多次会议才最终得以通过。

事实上,路桥结构安全验算对于专业机构来说并非难事,只是程序没有厘清。此次审批过程中,企业自己到处找第三方进行验算,这样既给企业增加麻烦事实上也不合理。运输企业应该只对自己的车辆和货物负责,企业拿方案,方案是否安全应该由审批部门负责组织验算。

随着合肥城市建设发展,未来类似的超大件运输会越来越多,如何打通环节,建立起更加合理完善的并联审批机制,让企业少走弯路,确保城市道路安全的同时让运输企业又快又好的服务城市建设,也许是相关部门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大皖新闻记者 伍静

编辑 许正文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